打好败仗
打好败仗
好的军队一定是败而不溃的。
在我们迈向成功的过程中,一定少不了遇上失败。面对失败,有些人能熬过去,有些人会退缩,有些人则一蹶不振,当然,还有能从失败中成长,越挫越勇的,只不过毕竟是少数了。
当我们表现自己的时候,一定会招来批评,轻一点的是好出风头,哗众取宠,重一点的则说我们根本不行,死了这条心。
这些本质上都是一样的,都是失败。
一支强大的军队,在面对优势的时候能头脑冷静,把优势逐渐扩大,最后化优势为胜势,化战场胜利来战役胜利,再从战役胜利到战略胜利。而在面对僵持阶段的时候,也能等待时机,不骄不躁,等对手犯错误。在面对劣势,甚至失败的时候,则能安排撤退的策略,如何佯攻迷惑敌人,留哪支队伍断后掩护大部队撤离,甚至在败局中寻找对手的漏洞翻盘。
孙子兵法有云,先为己之不可胜,而后待敌之可胜。真正强大的对手不仅是实力上碾压你,更是他根本不犯错误,不给你机会。这种压迫感非常让人窒息,你的一切招术好像都被人看穿了,你的陷阱已经被人设置了反陷阱,最后搞的你都不自信了。
当初围棋届的石佛李昌镐就是这样的人,在几个小时的战斗中永远无悲无喜,冷静的就如同一块石头。他并不是永远不会犯错,而是犯错的时候你都不敢相信他在犯错,先自我怀疑了,所以当时他就是中国棋手心中难以翻越的大山。
我们很难短时间的提高自己的硬实力,但可以通过表现的比较冷静而来提高我们获胜的概率。即使我们输了,能保持冷静,才有可能逆风翻盘,同时迷惑对手,是不是我们还有后手。
在看老三国的时候,曹操赤壁之战大败,几十万大军都化成飞灰,败走华容道他还能笑的出来,但笑一次就被打脸一次,打脸一次再笑一次,直到遇上关羽。而就在这个时候,他还能用正确的策略来攻心关羽,让关羽放自己一码。这简直是失败者教科书。小时候都是看曹操被打脸的笑话,而现在则佩服曹操确实是一代枭雄,能人所不能,亦能忍人所不能忍。
项羽、李密则是大多数失败者的典型。项羽只要不死,刘邦就夜不能寐,天下诸侯也会心怀鬼胎,结果项羽打输了直接自杀了。李密也是,打了一场败仗之后心胆皆寒,直接投降给以前看不上的李渊,等投降了才发现原来忠于自己的部队还不少,让李渊0成本并购自己净资产几个亿的公司心有不甘,又想着造反,可惜鸟在笼中安能张飞,于是也完蛋了。
人活着有时候得有点混不吝的气质,该求饶求饶,该认输认输,该投降投降,但不能才刚处于劣势就心浮气躁,刚处于优势就心高气傲,这样的人再好的牌也得打输。古人能从小处看出一个人未来的成就,其实就是看一个人如何在面对优劣势的时候处理情绪,想出应对策略。
在竞技比赛中,比如NBA总决赛吧,如果A队先打了B队3:0,这个时候如果A队一鼓作气赢下来当然皆大欢喜,但如果B队绝境爆发,连扳三局,打成3:3平,这个时候A队的心理压力就很大了。很多心理素质差的人,在经历极大优势被扳平之后,其实根本还没怎么输,但心理上就不行了,最后就输的很干脆。
昨天象甲的季后赛就上演了这一幕,王廓对蒋川那局,蒋川布局成功,开局有不小优势,可惜一直没有把优势转化成胜势,没有得子也没有有效的攻破对手的防线,然后就被一点点扳回了,二者均势的局面,后来蒋川直接头脑发热就送杀了。
从小我们就知道要胜不骄败不馁,但如何做到呢?这就是一生的修行功夫了。胜不骄我不好说,主要也没怎么赢过,但败不馁还有点发言权,就是得对自己的实力有充分的认识,知道自己还有选择,还有牌可以打。比如我主业是做投资的,如果投资亏完了,那我是不是就彻底完蛋了?也不是嘛,我还可以写心灵鸡汤,说不定也能发财。在心里有底气的情况下,就不太会慌乱,输赢是正常的,别自乱阵脚了。
这也是为什么要清楚自己的支持系统,你知道哪些人是会雪中送炭,哪些能力是你一无所有的时候还有用的,这就会让你在面对劣势、失败甚至绝境的时候依然能保留一些信心,能相对冷静的等待转机的到来。一般来说,天无绝人之路,一时的失败并不会彻底决定你的前途和命运,而从失败中得到的经验,可能反而是下一次成功所需要的条件。
读者评论。留言分享也是打造支持系统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