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配享受的人
不配享受的人
很多人潜意识里是觉得自己不配享受的。这是消费主义的反面,在上一代人里表现较多,但哪一代都有。
如果从小生活在各种否定系统中,到处的暗示都是"你不配",那未来有选择的时候,默认的总是选择较差的一个。因为在他潜意识里,差的那个才属于自己,好的那个肯定是自己配不上的,到时候还惹人笑话。
这些人从小听到的就是咱家穷,咱家条件不好,你学习这么差......总之,就是自己没那条件,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。
被这种潜意识支配的人,倒不会像消费主义附体那样欠一身债,过过小日子是没问题的,只不过往往在人生的重大选择的关口会勇气不足,不敢做出真正的选择,明明有最优解,却总是选次优解,还开解自己最优解肯定得不到。
他们会羡慕别人,怎么敢说辞职就辞职,而对象不满意,也总是犹犹豫豫,最后要么是对方提分手,要么就带着这种犹豫进入婚姻,然后婚后继续犹豫。
他们培养出来的孩子,往往也会继承这种性格。
说实话,在不同的物质条件下生长的人性格注定不一样。从小资源丰沛,要啥有啥的人,就很难理解朝不保夕是啥感觉,容易有种盲目的自信,而生活在匮乏家庭中的人当然就容易觉得自己不应该享受。但这样的人等条件好了,其实就应该培养自信的孩子,因为已经不再是那种匮乏的年代了。
即时条件同样匮乏,依然可以让孩子自信的成长,因为这个时代有太多免费的好东西了,博物馆科技馆都不收钱,植物园里也多的是鲜花和野果。人类社会给你的可能确实是匮乏的,但自然界一向慷慨,只要你知道它给你的是什么,什么时候给你。
任何性格,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产生,也适应不同的环境。即使你就是这种人,也不用自卑,因为我们讲过二阶情绪,大多数问题都是二阶情绪带来的,你本来就自卑,还因为你自卑而自卑,不就更自卑了吗?承认自己有问题,接受自己的问题,然后才可能修复自己的问题。
何况很多时候问题也并不是问题,而是特定问题的答案,只不过这个问题消失了,答案才变成了问题。
爱几乎是万能的恢复剂,一个心灵上感觉到匮乏的人,如果能感受到别人和自然的爱,他就不会再感觉匮乏。爱并不会给你一套大房子,一辆兰博基尼,但爱会让你觉得,骑自行车也很好啊,锻炼身体不好吗?当你不是自我解嘲而是真心这么认为的时候,你就不再匮乏了。
读者评论。留言分享也是打造支持系统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