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你学的不够好,试试教别人
如果你学的不够好,试试教别人
教学相长也是老话了,但很少有人实践。
我一直觉得教高中数学的应该是刚考上名校的大学生,他们真正从题海练出来。而大学里玩了四年的师范生,已经离高中很远了,他们再去教,相当于重新学一遍。
有个理论,书本最多只能记录信息的30%,手把手可以到达70%,因为很多东西语言根本无法传递。
就比如没有人可以通过书本学会骑自行车,游泳,攀岩,也没有人可以通过书本变的更自信,更勇敢,更智慧。尽管书上写的都是对的,但只有在实践中,你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内容根本没有写,写了也不会。
你要理解递归,你先要理解递归。
如果你理解递归,你就知道上面这句话是对的,如果你不理解递归,那看了也肯定是一头雾水。
昨天跟朋友聊,他跟着教程学习,前面几步教程上都是一带而过,而他折腾了一下午,因为教程里有连接github,而他不知道怎么注册。
教程的写作者肯定也没想到这居然是个问题,怎么会有人没有github呢?但对于初学者来说,这都是问题。
对于老师傅,他看到的是一条笔直的路,他告诉你直接走就行了,半小时就到,而对于新人,他看到的是一条波浪起伏看不到头的路,他根本不知道路上会碰到什么。
我们都有一个体验,同样一条路,往回走总是比去的时候感觉更近,这就是一样的道理。当你有过经验了,就知道哪里有问题,或者你担心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,而你没有经验的时候,每一个点都可能有问题。
所以教别人也是一种学习,而且是更有效的学习。无论你学了多少,当你去教的时候,你都会发现自己原来也学到了一些,同时也有很多搞不明白。
程序员们有一种小黄鸭方法,就是在桌上放一只小黄鸭,然后给小黄鸭讲自己刚写的代码,如果自己能讲明白,那就意味着这段代码大概率没啥问题,如果自己都讲不明白,那肯定有bug。
所谓换位思考其实也是一种通过教育来学习的方法,当你是父母的时候,你总想教育孩子,而当你是孩子的时候,又总想教育父母,那不如换个个儿,让父母当孩子,孩子当父母。父母想尽办法替孩子辩护,孩子想办法替父母说理,说着说着,是不是就理解了双方的不容易,原来爱一直都在,只是大家都只站在自己的方寸天地里看不到对方的世界。
一个调皮的孩子,让他上课讲题,或者不讲题讲怎么打游戏,他就会知道课堂上说话的孩子是多么让老师厌恶。
大家都觉得已经烂熟于胸才可以教别人,但真正的大师已经把所有的弯路都走遍了,甚至弯路他也可以当直路走,这对于新人是很难把握的,让刚学一点的人来教其他人,虽然讲的不够深,但也能浅显很多。
同时,让讲解者发现自己原来还是比别人多懂一些的,自信就油然而生了。
我一直是这个观点,自信不是要求出来的,是在一步步成功经验中生长出来的。
对于一个5个月大的孩子门槛是无法翻越的天堑,而到了三岁,他就不会觉得有多难了,因为他已经长大了一点。
孟子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,但其实好为人师有什么错呢?只要你教的是对的,好为人师就是想让别人学更多的东西,这是帮助别人的好事啊。
很多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人前炫耀显摆,这个立意不能说好,但只要能让他学习,最终就是好的,就如同也许你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振兴祖国,而是为了泡妞,但最终你学进去了就行啊。
支持系统的实践是很灵活的,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办法,只要最终让自己更优秀更善良更成功,那就OK。
读者评论。留言分享也是打造支持系统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