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全部文章
#0637 分钟阅读

如何养生

如何养生

养生这个话题本不是支持系统系列的重点,我们重要的还是梳理并壮大自己的支持系列。而在这个意义上,养生是对自己身心的一种处理方式,自然也属于支持系统。

一般意义上的养生大家理解就是少食多餐,饮食有节,粗茶淡饭等,如果要写这些那也就没有写的必要了。我想起这个问题是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下面这一段:

晏平仲问养生于管夷吾。管夷吾曰:"肆之而已,勿壅勿阏。"晏平仲曰:"其目奈何?"夷吾曰:"恣耳之所欲听,恣目之所欲视,恣鼻之所欲向,恣口之所欲言,恣体之所欲安,恣意之所欲行。夫耳之所欲闻者音声,而不得听,谓之阏聪;目之所欲见者美色,而不得视,谓之阏明;鼻之所欲向者椒兰,而不得嗅,谓之阏颤;口之所欲道者是非,而不得言,谓之阏智;体之所欲安者美厚,而不得从,谓之阏适;意之所为者放逸,而不得行,谓之阏性。凡此诸阏,废虐之主。去废虐之主,熙熙然以俟死,一日、一月,一年、十年,吾所谓养。拘此废虐之主,录而不舍,戚戚然以至久生,百年、千年、万年,非吾所谓养。"。

这段想来大家就能会心一笑了,这不是很多现代人的生活观念吗?

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,这才叫养生,活一天,一个月,一年也叫养生,如果节制自己的欲望,啥也不能干,那活一百年也叫等死。

当然,这段还有后续,读完养生还讲了送死,这个送死不是让你送死去的送死,而是怎么埋怎么送葬的意思。

管夷吾曰:"吾既告子养生矣,送死奈何?"晏平仲曰:"送死略矣,将何以告焉?"管夷吾曰:"吾固欲闻之。"平仲曰:"既死,岂在我哉?焚之亦可,沈之亦可,瘗之亦可,露之亦可,衣薪而弃诸沟壑亦可,衮衣绣裳而纳诸石椁亦可,唯所遇焉。"管夷吾顾谓鲍叔黄子曰:"生死之道,吾二人进之矣。"。

反正死了爱咋地咋地,扔了也行,烧了也行,埋了也行。

像我之前举的李叔同的例子,扔到山里给老虎吃了也行。

活着每一天都好好活,因为我们不会有来世。

关于这个问题我有个简单的证明,比如经常有人说自己前世怎么怎么样,还有记得前世什么东西埋在哪的,反正说的你一愣一愣,但我从没见过有人用前世的语言说话。如果你前世是个古人,说话肯定不可能跟现代人一样,你让一个没怎么接触过古人的编几个古文,这是万万不可能的,就如同没有人求神拜佛来证明黎曼猜想一样。

如果说投胎转世比较快,就按18年吧,也不可能永远投胎在一个地方吧,那些能记起前世的人,能否用前世的方言说话呢?

这点非常容易验证,没有人能做到,除非他专门学过。

承认自己的欲望,追求自己的欲望,而非压抑。

很多法门讲究的是压抑欲望,但如果人没有了欲望,那岂不跟木石一样,正是欲望让我们成为生命体。生命跟非生命的本质区别就在于欲望,比如任何生命都有求生欲,会趋利避害,而非生物则不会,石头不会主动远离破碎机,甚至对石头来说,本身并没有利益的概念,碎了也并不会比不碎好。

欲望本身就是我们的支持系统,但欲望的放纵则是有害的,比如你想抽烟,这可以算是欲望,而吸毒,那就是欲望的放纵了。这之间的把握还是对身心伤害大小来区别,大多数欲望有益无害,少数欲望大益小害,极少的欲望坏处大过好处,那这部分就是要压抑的。

总之,生命就是几十年的光阴,好好让这几十年过的精彩,减少遗憾,才是最重大的课题。支持系统的重大作用就是减少我们的遗憾,既然以后会遗憾,那现在的日子就是向上天借来弥补遗憾的,对爱的人及早表达,想做的事尽早做。

这就是养生,这就是支持系统。

读者评论。留言分享也是打造支持系统的一部分。

正在加载评论区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