拒真与纳伪
拒真与纳伪
从统计学角度,我们总是会犯这两种错误,一种是把真的当成假的,就是拒真,一种是把假的当成真的,就是纳伪。这两种错误是同时会发生的,但我们可以选择把标准往哪边移,拒真如果更不可接受,那就把纳伪的接受度提高一点,反之亦然。
宁可错杀一千,不可放过一个,就是接受纳伪,而不接受拒真,可以把无罪的当成有罪的,但不能把有罪的当成无罪的。
反过来,无罪推定,疑点利益归于被告,则是接受拒真,而不太接受纳伪。你真有罪我可以接受判你无罪,但你无罪我不能接受判你有罪。
当然,这样你可能还是稀里糊涂,那就把这些都抛在一边,你想想看,当你的对象有出轨迹象的时候,你是选择立刻分手还是等一切都证明了再说,在证明之前先当作没有。
我们对任何事情都不能说有绝对的判断,可能除了数学题除外吧。
不同的情况选择的标准是不同的,比如一个很有可能是非常伟大的创新,但也可能是个骗子,如果你搞不明白,不如先相信,这个时候,信错了损失很少,而错过的话损失就很大了。
以前国家认定烈士的标准比较严,甚至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,把烈士当成叛徒处理,结果就连累了烈士的一家人。后来调整了标准,如果没有十分明确的证据证明是叛徒的,那就先当烈士处理,以后有了证据再说。烈士已经牺牲了,如果再让他承受怀疑,家人承担叛徒亲属的代价就太沉重了,相比之下,让个别叛徒享受一些光荣就并不是那么不可接受。
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廉宝生的故事,在他被认定是叛徒之后,家人都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待遇,即使在28年后追认为烈士,这么多年的冤屈也难以洗刷,尤其是他的哥哥和两个弟弟,都失去了体制内的工作,现在承认是烈士了,难倒还能给他们补上应有的级别和待遇吗?
当然,这篇并不是主要讲概率,而是如何用概率论的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支持系统水平。
普通人最缺的就是机会,机会来临的时候,无论真假都应该试上一试,只要成本足够低,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,纳伪不可怕,可怕的是拒真。一次假的机会无非是让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,但也就这样了,而一次真的机会就可以让普通人直接翻身。
所谓病急乱投医就是这个道理,反正人已经快没了,试错了无非是早死一会,万一试对了呢?
普通人不应该特别害怕上当受骗,因为自己被骗的损失不太大,当然前提是你每次投入的有限,还得记住我们的奇迹方法论,但错过改变命运的机会,那才应该捶胸顿足。
同理,我们在跟别人接触,在试图扩大我们的支持系统的时候,也不要怕混进来一两个坏人,因为坏人也骗不到我们啥东西,本来已经这么穷了,如果能有一两个人给我们机会,我们可能就能原地起飞。
但如果你本来就已经很有钱,这个时候机会的价值就没那么大,反而应该在乎的就是风险,这时候就开始转向扩大对拒真的接受度而减少纳伪的接受度了。巴菲特这样的人一年可以拒绝100万个机会,因为这些机会真假难辨,找到一个有确定性的机会就足够了,对他们来说本金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。
在不同的位置选择的策略是不一样的,在低位的时候选择保守和在高处的时候选择激进都是错误的。
读者评论。留言分享也是打造支持系统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