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全部文章
#0069 分钟阅读

支持系统与吸引力法则

支持系统与吸引力法则

在十多年前我就读过这本神书,我对吸引力法则也经历过从相信到否定再到一定程度相信的过程。

吸引力法则描述是你要尽量的去模拟你已经拥有某物的状态,然后就真的会吸引它的到来。

这当然是属于玄学,难以验证,但你如果断了条腿,再怎么想像你仍然拥有,腿也不会长回来。

所以吸引力法则肯定是不成立的。

但从支持系统的角度,吸引力法则至少表达了一种需要。

你不停的想像拥有某物本身,这就是承认你需要他,承认自己需要本身就不容易,大多数是不敢承认的。

想想自己小的时候,如果别人说你喜欢班上某个同学,那是一定要否认的。

当然,可能现在的小孩已经不这样了,但至少我读书的时候还是这样的。

在学校如果有人问你读书为了什么,标准回答一定是为了造福社会,服务社会,如果你回答想当官想发大财,那肯定是不行的。

你看,承认事实并不容易。

对于玄学,总有一句话叫信则有不信则无,心诚则灵。

比如某女去求姻缘,希望自己在几个月内碰到满意的对象,如果求来的是上上签。在许愿的时间内,只要有适龄的男子出现,总会猜想是不是神明所许下的对象。因为她信命,所以更愿意相信该男是真命天子。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,行为自然会发生变化,别人也会察觉她的意图,有时候男女之间就缺一个明确的意思表达,没有那么多明确的条条框框,条件差不多又在合适时候出现,事就成了。

这就是我理解的吸引力法则的真相,当你向自己表达了明确的需求的时候,那你的行为一定会发生某种变化,也会向外界传递你的信息,而人总是愿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

所以许愿是有用的,应该是有用的。

马克斯韦伯在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》中描述了当时人的一种信念,就是谁是上帝的选民这件事是注定的,并不会因为你今生行善或者做恶而改变,上帝那儿早就有谱了,但新教徒相信自己是选民,咱既然是选民,那自然不能跟普通人一样好吃懒做,否则别人不得怀疑上帝选错了人吗?

所以努力工作,做个义人,这本身不会帮助你上天堂,但这是你向其他人证明你是选民的需要。

你需要是个优秀的人才能证明你是选民,所以你就会去努力工作。

这个理论本身靠不靠谱那是历史学家经济学家们的工作,但这个逻辑似乎是有道理的。

在中国农村的很多研究中也发现了这个现象,如果某家只有女儿,传统上认为绝后了,那他就没有努力工作的必要,最后经济上就会陷入贫困,而另外一家生了几个儿子,不努力工作儿子娶不着老婆,往往会刺激他勤奋工作,最后就走向小康。

我一个同学家里就五个兄弟,以前他爸在村里啥活都干,最后他和他哥两个人上了985,而他家也在县里买了好几套房。

我还看过一个扶贫的视频,主讲人说中国人的信仰就是家族,很多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没有结婚,只要结婚了,马上就从好吃懒做变成了踏实努力的人。

吸引力法则讲的没事YY其实是没啥用处的,这个理论唯一正确的地方是反复向自己明确自己的需要。

很多美女没有人追,因为大家都觉得她应该有很多人追,她从没有表达过自己的需要,潜在的追求者得不到信号,也就无人追求,这个时候如果有个条件一般的男生出现勇敢的接近她,成功率往往是很高的。

刘慈欣的《三体》火了好几年之后,才有人花10万块买走了这部作品的影视改编权,而现在这个改编权至少价值20亿,后来引发了一个投毒杀人案。后来有记者采访他问他当时为啥那么便宜就卖了,大刘回了一句:你们在哪呢?

对啊,你们早干嘛去了?

大刘本职工作就是娘子关水电站的一个工程师,后面还面临失业的危险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科幻又是小圈子自嗨的东西,根本不赚钱,他为啥只卖10万,因为高了也没人出啊。

我做过一段时间的房产投资,主要就是捡捡笋盘,知道有这么一个套路,就是到处去看房,然后给房东报一个怀疑人生的价格,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没人理他的,但报的价格多了,最后却总能成交一两套。

这也是按需分配法则的奇妙之处,他向很多房东表达他的需求,只要数量足够,再小概率的事情也会发生,于是他就捡到了7折甚至更低的房子。

找对象也是一样的,只要给足够多的人表白,总是会有人答应的,如果没有,那就是不够多。

在深夜EMO的时候,突然有个人说他喜欢你,这本身就足以慰藉一颗受伤的心。

在数学上,我们都学过只要重复次数足够小概率事件必然发生的道理,但能实践这个道理的人少之又少。

支持系统如果算一门学问的话,那肯定是科学而非玄学,因为它的逻辑是科学的,并且它能用科学的逻辑来解释玄学中有效的部分。

读者评论。留言分享也是打造支持系统的一部分。

正在加载评论区...